本报记者 伍 欣
以前,群众办理“身后事”需要多部门来回跑,再遇上服务不规范、收费不透明等问题,可以说是伤心累心又糟心。如今,贵州省贵阳市通过推进殡葬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了殡葬服务各环节规范化管理、高效化办理,让群众的“身后事”办得更暖心、更规范、更文明。
“身后事”暖心办
“我可以通过手机在联办平台选择殡仪服务、查询遗产信息等,还可以在‘公墓VR’界面全景观看各墓园墓位情况,省时又省心。”近日,市民张先生通过“贵阳贵安百姓身后事”联办平台办完母亲的“身后事”后感慨地说。
张先生获得的便捷殡葬服务得益于贵阳市民政局推进殡葬服务数字化的实践探索。2024年1月,贵阳市开始建设“贵阳贵安百姓身后事”联办平台。同年9月,联办平台建成并上线运行。该平台整合了民政、公安、人社、卫健、住建等多部门数据,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殡葬管理和服务改革创新。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阳市民政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需求,持续完善联办平台各项功能,围绕“逝、殡、葬、祭”四个环节,推进数字赋能殡葬服务。市民通过“贵阳贵安百姓身后事”微信公众号进入联办平台,可以在线办理从死亡证明开具、遗体接运、殡仪服务、安葬服务到多部门涉遗产查询的全流程业务。
时任贵阳市民政信息中心主任的姚远全程参与了联办平台建设,他告诉记者,联办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打通了多部门数据壁垒。“以死亡证明‘一证共享’为例,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安部门通过平台可以出具电子签章死亡证明,涉及联办业务的相关部门通过平台提取数据,及时完成逝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停保,高龄津贴、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停发和残疾人证的注销等事宜。”姚远说。
在联办平台上,丧属选取“联办申请”选项,填写信息、一次性提交资料后,就可以进行公积金、不动产、银行存款、股票基金等遗产查询。根据查询结果,丧属后续可以进行遗产继承办理等,有效解决了遗产继承知情难、查询难、办理难等问题。
“联办平台的‘一证共享’‘一网联办’、接运服务的‘一路畅通’、殡仪和安葬服务的‘一站办理’,让群众‘身后事’的办理更便捷、更暖心。”贵阳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杨治说。
“身后事”规范办
在贵阳市殡仪服务中心,丧属选择殡仪服务时,工作人员通过平板电脑,在“贵阳贵安百姓身后事”联办平台上勾选相应的服务项目,项目价格和总价就自动显示出来。
记者了解到,贵阳市各公墓已统一使用联办平台办理业务,打印合同和墓位证。联办平台设定了公益性公墓和节地生态安葬墓位超核定价格预警功能。在销售公墓时,若出现合同价格超过核定价格的情况,平台将自动推送预警信息至属地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将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核查。
“在管理端,‘贵阳贵安百姓身后事’联办平台实现了从死亡证明出具到骨灰安葬全过程的监管。”贵阳市殡葬管理所所长张枝介绍说,目前,全市现有的8个殡仪服务机构、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13个经营性公墓已全部被纳入联办平台监管。市、县两级殡葬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权限,通过平台可以监管和查看殡葬服务项目及消费情况、工作操作日志记录等信息。
“以前统计遗体火化和公墓销售情况只能依靠人工报送,现在通过联办平台可以实时查看相关信息,对于超过3天无火化信息的,平台还会进行提醒,由管理部门进一步核查。”息烽县殡葬管理所所长刘孟秋表示,联办平台的上线使用,进一步推动了殡葬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提升了殡葬服务的监管效率。
“身后事”文明办
“贵阳贵安百姓身后事”联办平台设置有专门的“移风易俗”板块。记者点开该板块,看到里面发布了移风易俗相关政策和资讯等。
为倡导文明祭扫,满足群众线上祭扫等需求,联办平台开发了“网上纪念馆”功能,丧属通过关联墓位编号、骨灰寄存编号等信息,可以设立“网上纪念馆”,实现“云祭扫”。
联办平台还开通了网上代祭扫服务。今年清明节,在上海工作的李女士通过联办平台为逝去的家人选择了代祭扫服务。陵园工作人员按要求清洗了墓碑,摆放了鲜花,并将祭扫现场的视频和图片发给她,李女士对服务很满意。
“我们积极倡导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和安全绿色祭扫。在节地生态安葬方面,对选择节地型墓位及花葬、树葬、草坪葬的补贴2000元,对选择不留坟头、不占土地等生态安葬的补贴4000元。”张枝告诉记者,联办平台设置了外地火化惠民申请、海葬申请、集中节地葬申请等功能,贵阳市通过平台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惠民墓位。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按照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有关部署,持续推进殡葬数字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完善联办平台功能,让殡葬服务更便民、服务流程更规范、行业监管更有力。”贵阳市民政局局长路喜宏表示。